傳(chuan) 承紅色文化 汲取奮進力量

發布時間:2021-10-09     作者:趙曉娟     來源:未知    分享到:
       9月26日,中心第一黨支部舉行學習會議,全體黨員聆聽了唐亮同誌以《紅色商洛》為題講授的黨課。
       黨課從“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共商洛地方組織的建立、工農武裝割據、三支紅軍轉戰商洛、以商洛為中心的鄂豫陝革命根據地 、傳承紅色基因發揚老區精神”等五個部分對商洛的紅色基因和紅色文化作了闡述。
       商洛因境內商山、洛水得名,人傑地靈,曆史厚重。秦封衛鞅於商以製晉楚,劉邦取道商洛武關而先取鹹陽,明末農民軍李自成曾在商洛厲兵秣馬、重振軍威。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商洛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土地,7縣(區)都屬於革命老區。從大革命末期商縣、龍駒寨建立中共特別支部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黨在商洛的革命活動從未間斷,先後有中共鄂豫邊臨時省委、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中共鄂豫皖省委、中共鄂豫陝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鄂豫陝邊區黨委等在商洛開展革命鬥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伯承、徐向前、賀龍、李先念、劉華清、王震、程子華、汪鋒等,都曾在商洛戰鬥和工作過。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紅三軍、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五軍、中原軍區部隊、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第十二旅和西北民主聯合軍第三十八軍等轉戰商洛。其中,紅二十五軍於長征途中創建以商洛為中心區域的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堅持長達兩年零四個月。解放戰爭時期,英勇的中原軍區北線突圍部隊進入商洛,與陝南遊擊隊結合,又創建了以商洛為中心區域的豫鄂陝革命根據地,堅持鬥爭一年之久,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向戰略進攻轉折的重要曆史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革命戰爭年代,商洛市的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力以赴參軍參戰,以陳征、鞏德芳、王柏棟為代表的3000多名商洛優秀兒女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此次黨課,一定程度挖掘了商洛這片土地上的紅色基因和紅色文化,黨課主題突出,深刻生動。全體黨員在座談中表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大力弘揚革命老區的紅色光榮傳統,立足本職崗位,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為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做出地質人的貢獻。
 
友情鏈接:
  • 政府網站鏈接
  • 上級單位鏈接
  • 兄弟單位鏈接
  • 行業網站鏈接